【精品】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
作为一名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语文教案 篇1
教学目标:
1、认识10个生字,会写6个生字,学会1场笔画。
2、朗读背诵韵文。
3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,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。
教学重点:
认字,写字。
教学准备:
1、生字卡片。
2、收集有关瓜果的图片。
教学时数:
2课时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
1、借助插图运用各种形式会写6个生字。
2、学习体会书写汉字的规律。
3、了解各种瓜类水果。
4、初步感知合体字的组成。
一、导入新课
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,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?
二、学习新知
1、学习生字
(1)出示木的图片,认识木字,通过观察图片,总结字形记忆一个木字,书空。
(2)给木加一笔,可以组成一个新字禾,观察禾的图片,(出示图片)你能在图片中写出禾字吗?记忆字形。
(3)出示实物大米,师: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?生:大米。师:你知道米字怎样写吗?师板书写米。
(4)出示图片,学习竹。
(5)出示瓜的图片,学习生字,你知道哪些瓜吗?西瓜南瓜苦瓜冬瓜。记忆字形,瓜的笔顺,书空。
(6)出示果的图片,学习果字,记忆字形。
2、读生字
下面,我们来玩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游戏。每小组派一人代表,老师指到哪幅图片,你就要迅速地说出。
开火车读
3、写生字
瓜字的笔顺。书空。瓜字的第三笔竖提,注意竖提的写法,师范书,在上一线稍向上处,在竖中线的左侧,靠近竖中线的位置起笔写竖,在横中线下稍向左倾斜写到下二线处折笔写提,到一线处在右一线和竖中线,靠近竖中线的位置收笔。
竹字的左右起笔左低右稍高,收笔处左低右稍高。
注意:写字的五个步骤:一看,二描,三写,四评,五改。
学生练习书写,教师巡回指导。
三、课后知识
1、同学们,记得教师布置的作业吗?你见过哪些瓜类?下面我们就比一比,看谁是小瓜王,你可以说出你知道的情况,看谁说得又对又好。
2、书中的比一比,填一填中的瓜,你见过它们吗?把你知道的用笔圈上,并且说一说它们的特点。
3、观察书上的图片,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?(它们的名称中都含有瓜字,而且都是瓜类)
四、课后知识
1、观察两个字的不同与联系。
2、动脑筋组字。
3、以游戏的方式在每个人头饰上面写上相应的汉字。
4、读一读汉字。
5、将两个有关联的头饰组合在一起组成新字读一读。
注意:做了偏旁的字和独体字的差别。
五、布置作业
与家长玩组字游戏。
第二课时
教学目标
1、会背韵语歌。
2、认识本课生字。
教学过程
一、汇报学习成果
上节课,同学们和我一起讨论了一些节日,你们又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哪些节日?说一说,看谁说得又对又好。
二、学习新知。
韵语歌
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劳动人民有很大的联系。不信,咱们看看吧!出示图片,学生在其中找词语,然后拼凑成小韵文。
1、诵读韵语歌。
2、跟教师一起读儿歌。再读一遍,能读下来吗?我们尝试着读读。
3、小组读。
4、教师再次诵读,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的小儿歌中都讲了什么?
5、无论是水果还是粮食,都有劳动人民的功劳。劳动是最光荣的,应该珍惜劳动果实。
6、你想对劳动者说些什么呢?
7、让我们再读一下儿歌,体会一下劳动者的辛苦吧!
8、教师在此时此刻想到了一首古诗,你们猜猜是什么?(《悯农》师生齐读)
三、指导朗读
1、个别读
2、齐读
3、看图,试背诵
四、布置作业
1、把韵语歌背给家长听。
2、和家长讨论一下,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,它们的名称和日期是什么?
语文教案 篇2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:
1、会认读10个生字,会写10个生字,把字写规范。
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过程与方法
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,如: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;通过配乐读、自由读、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,通过感情朗读、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;学会自己提问题,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。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
通过学习课文内容,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、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,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,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引入新课
1、师: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?都捏过什么?
2、师: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,名叫《泥姑娘》,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,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!板书课题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,认识新词
1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、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。
2、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。
3、师:读完课文后,你最想说什么呢?
4、是呀!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,她多么伟大呀!
5、认读词语。
6、理解词语
三、品读课文,理解内容,感受情感
1、再读课文,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。
2、学生自读。
3、全班交流。
预设:
(1)、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,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。(读第一自然段)
问:是呀!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?(学生试读)
(2)、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,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。读3-4自然段。
问:此时,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?(学生表达情感)
(3)、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、很坚强,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。读5-7自然段。
问: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?(学生自由朗读)
问: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,你会对她说些什么
4、课文学到这里,你佩服泥姑娘吗?你佩服她什么?
四、拓展延伸、体会情感
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,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。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?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!
五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语文教案 篇3
教学目标
1.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。
2.继续培养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。
3.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
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。
教学时间 一课时
教学设计
一、教学目标
(一)阅读全文,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。
(二)培养学生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。
(三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。
(二)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,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。
(三)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。
(四)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。
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,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。
1.以“年轮”为例,“年轮”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,由于种种原因,生长的快慢不同,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,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。年轮数与树龄相当。
2.在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,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,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。
3.指名读第5自然段。
4.出示句子:
“长一岁,就画一个圆圈,再长一岁,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。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。”
5.指名读句子,说句意。
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,了解两个意思。
(1)什么是年轮?
(2)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。同时学生阅读这个自然段。
(3)要从中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、可靠性。
6.教师出示年轮图片,让学生判断树龄。
7.联系实际,理解“树冠”一词。在字典中“冠”是指帽子,“树冠”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部分。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,让学生判定树冠的方法,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8.指南针。
“指南针”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。讲课中,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,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。
(五)读题,设疑,了解课文内容。
1.读题设疑。
(1)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?
(2)什么是悄悄话?
(3)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?
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,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,介绍科学知识。说明年轮、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。教师可借助以上三个问题,引导学生通读全文,了解主要内容。
①人物:老槐树和小槐树。
②悄悄话: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,只让对方听见,而不想让其他人知道。在这篇童话中,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。这是把树人格化了。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,可以引人入胜,增加文章的感染力。
③说什么悄悄话:
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,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、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。
(六)读题、解疑、读懂课文内容。
1.指名读课文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:
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、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?
2.讨论: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?
(1)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,画出有关句子。
(2)指名读句子。
“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,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,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。”
3.引申思考: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?有的地方密集呢?
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,找有关句子,回答问题。
4.指名读句子。
“温暖多雨的年份,年轮就长得宽,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。”
5.讨论: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?
通过读重点句,要让学生弄清,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,指示方向,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。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。
6.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?指名读第7自然段。
读这一段,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,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辨别方向。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,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;北面接触阴面多,接触的阳光少,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。
7.引导学生联系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。
(1)提问: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?
教师通过这一问题,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,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。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,接受阳光多、雨水多,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,长得宽。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,树木生长慢,因而年轮也就长得密集。
(2)让学生用因果句式,练习说话。
因为气候温暖多雨,树木_______,所以年轮就________。
因为气候低温少雨,树木________,所以年轮就________。
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,所以树南面的________。由于北面接触________________少,所以枝叶就________,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。
(七)学生速读课文:
1.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、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?
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,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,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,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。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。
(八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1.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,读一读。
2.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?应该怎样读?
3,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,并请同学评议。
4.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语文教案 篇4
教学模式:
1. 模式名称:“自主发现”课堂教学模式
2. 主要环节:借助情境运用比较朗读课文
尝试说话求异发现巩固深化
3. 模式特点:利用现代媒体,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,以观察说话训练为突破口,以主动尝试学习为手段,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精神,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、创新思维、创新能力,全面提高学生看听说读写的能力。
教学目标:
1.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,认识豹字旁,懂得“礼貌”、“再见”等词语的意思,会使用礼貌用语。
2. 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观察说话,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。
3. 懂得要尊敬师长、尊老爱幼,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。
重点难点:
1. 教学重点:引导学生观察说话,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,学会使用礼貌用语。
2. 教学难点: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。“貌”、“谢”是本课生字教学的难点。
课前准备:课件、生字卡片
教学时间:三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 情境引入,揭示课题
1) (多媒体出示图片“孙悟空”) 小朋友你们看,这是谁?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?
2) 孙悟空在天上看见小明,想考一考小明是不是有礼貌。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——《孙悟空考小明》。
3) 小朋友,如果你是孙悟空,你会怎么考小明?(引导学生进行想象,启发思维)
4) 那么,孙悟空又是怎样考小明的.呢?请小朋友认真看图,大胆练说。
二、 看图练说,总结学法
1. (多媒体出示图一):(动画效果)孙悟空变成小明的老师来考小明。
2. 谁来说一说刚才看到的图?请几位学生说图意
(孙悟空摇身一变,变成小明的老师,小明看见老师说:“老师好!”老师说:“小明好!”)
3. 总结学法:刚才几位同学都是先说什么?接着说什么?最后说什么?
(先说孙悟空变成什么,再说小明怎么做,最后说孙悟空怎么做。)
三、 学法迁移,继续练说
1. (多媒体出示图二):(动画效果)孙悟空变成小妹妹来考小明。
2. 用刚才的方法自由轻声练说。
3. 指名说、评议。 学习“谢”,学会使用礼貌用语“不用谢”
4. (多媒体出示图三):(动画效果)孙悟空变成老爷爷来到小明家。
5. 同桌互说。
6. 表演,评议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“请”、“再见”。
四、 运用比较,求异发现
(多媒体出示以上三幅图)
1. 孙悟空三次考小明,这三次中哪些地方相同?
都是考小明是不是有礼貌。
小明三次考试都考得很好,很有礼貌。
哪些地方不同?
考的内容不同图一:考小明尊敬老师图二;爱护幼小图三:尊敬老人
考的地点不同图一:学校图二;路上图三:家里
使用的礼貌用语不同图一:老师好图二;不用谢图三:请再见
2. 小明考试合格吗?为什么? (小明在任何地方都很有礼貌。)
学习“礼”“貌”
(这一训练旨在让学生在求同、求异的比较和分析中,自我发现,自我总结,总结出无论在什么地方,遇见谁,小明都很有礼貌,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。)
3. 如果你是孙悟空,你怎么把结果告诉小明?(运用已有生活经验,启发想象。)
4. 看图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把结果告诉小明的?
语文教案 篇5
教学目标:
1、学习生字,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,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。
2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重点难点: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板书课题,打开书60页。
二、看图学词学识字。
师:看看图上画有哪些东西?
生:图上画有一个桃子。一个桃。
生:图上画有一篮梨子。一篮梨。
生:图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。一只猫。
生:还有一只凶猛有大老虎。一只虎。
2、多种方式认读这几个词语。
生领读,自由读,分组读。
一、读韵文,继续学词识字。
1、自由朗读韵文,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。
2、交流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学识字,记字方法。
生:“人”字上面加一横成了大。
“人”字下面加一竖成了个字。
生“口”字下面加一撇一点成了只字。
“小”字去掉下面的小钩钩,再加一撇成了“少”。
“分”字上面加个“人”字,下面是个小刀的“刀”。
3、认读生字“猫、桃、边、多、和”并口头组词。
4、再次自由朗读韵文。
语文教案 篇6
教学目标:
1、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,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。
2、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。
3、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,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。
教学重点:
1、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,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。
2、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。
第一课时
教学目标:
1、熟悉课文内容、理清文章结构。
2、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:在西方,有一部小说,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,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。这部被称为“生活的教科书”的作品,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这部书就是《鲁滨孙漂流记》。
二、作者简介:笛福(1660~1731),英国小说家。他59岁开始写小说,1719年第一部小说《鲁滨孙漂流记》发表大受欢迎。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,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。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,充满活力,不信天命,相信“常识”。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,细节逼真,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,不由得不信服。他的语言自然,不引经据典,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,使读者感到亲切。
整体感知:
三、检查字词
四、快速阅读课文,思考下列问题,理清文章结构。
(1)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?
(2)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?
(3)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?
用圈、点、勾、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,四人小组讨论。最后,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,明确:(教师板书)
三个阶段
三个部分
生存问题
(1—3)节
及时调整悲观、绝望的心态,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。
物质问题(4—9)节
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。
精神问题(10—12)节
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。
鲁滨逊的性格特征:
五、拓展:讲读后感的写法,展示例文。
六、作业:写一篇《鲁滨孙漂流记》的读后感。